9月9日,广东恒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恒健控股”)、东莞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易事特(300376.SZ)合作签约仪式在东莞举行,这标志着三级国资联动纾困民企项目的最终落地,易事特进入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共同治理阶段。
本次恒健控股联合东莞市属、松山湖高新区国资平台共同对易事特进行纾困,收购了易事特18%的股权,以化解大股东的股权质押风险。此次三级国资纾困,18.5亿元如何解套昔日的“白马股”?进入国资、民营资本共治阶段,易事特将迎来哪些不一样的变化?
“白马”泥足深陷光伏业
易事特2014年在创业板上市,主营业务为高端电源装备、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及充电设施和设备。上市后,“白马股”易事特走向其高光时刻,依靠其电源装备和光伏业务的大举扩张,易事特的营业收入从2014年的19.69亿元增至2017年的73.2亿元;归母净利润从2014年的1.74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7.14亿元。在福布斯2017华人富豪榜上,创始人何思模以17亿美元的资产登顶东莞新首富。
这一上升势头在2018年突遭考验。2018年易事特实现营业收入46.52亿元,同比下滑36.43%;归母净利润5.65亿元,同比下滑20.93%,股价也由2017年16.39元的高位一路走低至4元附近。同年,何思模辞职,公司董事会提名其子何佳担任董事长一职。
2019年度,易事特的光伏系统集成业务收入由2018年同期的10.64亿元下降到2.49亿元,同比减少76.58%,光伏逆变器设备销售相较上年也下滑了45.18%。
光伏行业巨变导致易事特应收账款余额快速增加,2019年,易事特应收账款余额已增至37.03亿元,同比增长11.97%。受此影响,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降至-4.75亿元,是自上市以来首次为负的年度。
除应收账款持续增加外,流动性吃紧,为缓解资金压力,易事特实控人不断进行股权质押。根据2019年5月16日易事特公告,公司控股股东东方集团、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累计被质押的数量占其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80.56%,占公司总股本的51.99%。
现金流状况日益紧张,融资能力受限,易事特破解流动性风险迫在眉睫。
18.5亿纾困,年减少上亿融资成本
根据易事特公告,东方集团、何思模与广东恒锐于2020年7月21日签署协议,拟转让其持有的上市公司18%的无限售流通股股份,并且东方集团不可撤销地放弃其本次交易完成后持有的剩余全部38%公司股份的表决权。
天眼查显示,广东恒锐系一家由恒健控股公司控股,由广东省属国资、东莞市属国资、松山湖高新区国资平台共同出资设立的有限合伙企业。
本次收购完成后,易事特并不纳入恒健控股的财务报表并表管理,但恒健控股在易事特重大的投融资和风险管控上仍然拥有投票决定权。
值得关注的是,收购过程中的资产重组安排,需将上市公司的预期应收账款剥离。据易事特公告,本次股份转让价款将分两笔转让。第一笔转让价款11.51亿元将全部用于归还东方集团的股权融资款,以此降低东方集团的股权质押比例。第二笔转让价款6.988亿元将用于东方集团承接上市公司在光伏集成业务对应的应收账款以及所收购光伏电站对应的应收电费补偿款,东方集团也将在协议签署后一年内补足与债权转让价款相差的1.786亿元。
入股完成后,易事特进入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共同治理新阶段。恒健控股资本运营部部长牛鸿向记者表示,未来恒健控股以股权融资、债务融资交替进行的方式实施财务计划,以保证易事特发展所需资金。
牛鸿提及,近年来恒健控股的投资方向越来越聚焦于某一具体行业,易事特正在发力的新基建领域将是未来经济建设的重点。下一步,恒健控股将积极实施对易事特的战略赋能、财务赋能和业务赋能,重新梳理和优化战略规划,聚焦主业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何思模对记者表示,国有资本进入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厚企业利润,一年就将减少上亿元的融资成本。同时,恒健控股又是南方电网、中广核、中兴通讯等企业的股东,股东之间的相互赋能,将有利于带动易事特“新基建”产业发展。
在入股完成后,恒健控股公司方通过向易事特派出董事及财务与风控等人员,在战略、投资和财务方面对企业实施赋能。易事特的创始人与企业核心管理和技术团队继续留任,企业日常管理运营充分依靠现有管理团队。
8月18日,恒健控股完成易事特股权过户。截至9月10日收盘,易事特每股报价8元,近一月来,易事特股价已上涨55.64%左右。
南方+记者 黎华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