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国务院:金融业合理让利实体经济 新设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再贷款

2022-04-07 09:27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国务院4月6日召开常务会议,会议决定对特困行业实行阶段性缓缴养老保险费政策,加大失业保险支持稳岗和培训力度;部署适时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更加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对当前的经济形势,会议认为,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在合理区间,但经济新的下行压力加大。会议指出,要适时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更好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具体措施包括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金融机构让利实体经济、新设立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两类专项再贷款等。

  “在宽信用和降成本目标下,货币政策仍需进一步发力,降准、降息、存款利率改革和调整都在货币政策工具箱中,操作排序是降准高于存款利率调整,再高于降息。”中信证券联席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

  会议指出,当前一些市场主体受到严重冲击,必须加大纾困和就业兜底等保障力度。一是对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特困行业,在二季度实施暂缓缴纳养老保险费,缓解这些行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资金压力。二是延续执行失业保险保障扩围政策,继续向参保失业人员、失业农民工发放补助。三是提高中小微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加大失业保险金对职业技能培训的支持。

  经济新的下行压力加大

  此次国常会对经济形势再做研判。

  此前,1-2月宏观数据表现较好,但3月中旬以来疫情散发可能对3月及一季度的数据造成冲击。中泰证券固收团队表示,3月以来,多地发生疫情,经济面临较大的不利影响。该团队使用工业生产增速和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速拟合GDP季度同比增速,估算出一季度GDP增速约为4.8%。

  上周的国常会对经济形势的研判是,当前国际形势更趋复杂严峻,国内发展面临新挑战,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提出的具体应对举措主要在财政政策方面,包括加快专项债额度下达、发行及加大水利投资规模。

  本周国常会对经济形势的研判更加具体,但总体的形势仍是“经济新的下行压力加大”。

  此次国常会表示,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在合理区间,但国内外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有的超出预期。世界经济复苏放缓,粮食能源等大宗商品市场大幅波动,国内疫情近期多发,市场主体困难增加,经济新的下行压力加大。

  会议相应指出,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稳住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主要是就业和物价基本稳定,要通过稳市场主体保就业,综合施策保物流畅通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粮食能源安全。各部门要针对形势变化抓紧研究政策预案,及时出台有利于市场预期稳定的措施。

  相较上周国常会的安排,此次国常会提出的具体政策主要是货币金融政策,包括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金融机构让利实体经济、新设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两类专项再贷款等。

  金融业让利实体

  此次国常会表示,要用市场化法治化办法促进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

  金融业让利实体在2020年已有先例。为应对冲击,2020年6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要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

  央行研究局课题组当时发表的《客观看待第一季度银行业利润增长》一文称,在实体经济面临较大困难、银行利润绝对量较大的情况下,银行让利实体经济存在一定空间。银行要发挥利润较多的优势,加大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畅通经济金融良性循环。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2.2万亿元,同比增长12.6%,相比疫情前的2019年增长10%。近期陆续公布的年报显示,六大国有银行利润增速均为两位数,在11%左右。而此前,六大行利润增速达到双位数还要追溯到2013年。在当前实体经济受到冲击之时,金融业仍具备让利的空间。

  “对我们而言,减费让利是履行国有大行社会责任的内在要求,也是保持商业可持续的必然选择。”工行行长廖林在业绩会上表示,“工行作为国有大行,通过合理让利促进实体经济加快恢复发展,是必要的、合理的。今年净息差有下行的压力,但是工商银行资产端、负债端有了比较成熟的运作,使净息差能够管控在合理的区间内。”

  从结果看,2020年引导贷款利率下降让利5900亿,占比近四成。此外,银行减少收费、支持企业重组和债转股,设立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债券利率下行,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分别让利4200亿、3800亿、1200亿、460亿。

  今年1月17日,1年期MLF和7天期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均下降10个基点,推动1月一年期LPR、五年期LPR分别降低10个基点、5个基点。近期金融委会议、货币政策委员会、国常会陆续召开后,市场预期央行降准降息临近,届时将带动贷款利率下降,从而让利实体经济,商业银行利差将被压缩。

  值得注意的是,3月底召开的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新增“着力稳定银行负债成本”的表述。分析来看,稳定银行负债成本的本质还是为调降贷款利率以及MLF、逆回购等政策利率创造空间。

  究其原因,2019年8月LPR改革后,LPR锚定MLF,央行政策利率可以较为顺畅地传导至贷款利率,即降低政策利率,贷款利率将同步调整。但实践中,MLF及其影响的同业负债占银行负债的比重并不大,通过降低MLF利率压降贷款利率后,银行利差被压缩。所以,商业银行有降低负债成本的诉求。

  明明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及降成本,预计后续仍将引导贷款利率下行。LPR是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基准,金融机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与LPR高度相关,要进一步引导贷款利率下行,要么下调MLF利率,要么压缩贷款利率和LPR的利差以及LPR和MLF的利差。此外,压缩存款基准利率加点幅度可以起到降低银行负债成本的效果。

  新设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再贷款

  此次国常会指出,要适时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更好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认为,货币政策是总量政策,无法有效调整经济结构,但近年来中国央行在结构性货币政策方面推陈出新:从抵押补充贷款PSL到央行票据互换(CBS),再到这两年火热的普惠金融定向降准、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

  “面临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叠加、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交织的复杂环境,银行货币创造服务实体经济的意愿和能力容易受到约束,银行体系流动性向实体经济的传导出现梗阻。”央行副行长刘国强此前撰文表示,“此时,仅靠总量调节,不仅很难有效发挥作用,还容易带来加剧资产价格泡沫等问题。只有调整好结构,才能实现更好的总量调节效果。”

  再贷款是较为重要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小再贷款、支农再贷款是市场较为熟悉的两类再贷款。

  央行数据显示,两者近年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2021年末支农再贷款余额接近5000亿,支小再贷款余额1.2万亿。当前增加二者再贷款规模是应对疫情冲击的必要举措。

  此次国常会还指出,设立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两项专项再贷款,人民银行对贷款本金分别提供再贷款支持。

  去年11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在前期设立碳减排金融支持工具的基础上,再设立2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形成政策规模,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目前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两类专项再贷款的细节有待进一步明确,但应和其他专项再贷款一样采用“先贷后借”的机制。具体而言,金融机构先向企业发放符合要求的贷款,再向人民银行申领再贷款资金,该模式将再贷款审批关口前移,实现了对重点领域的精准滴灌。不过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两项专项再贷款未设定具体额度,可能意味着二者是一个偏长期的措施。

  此次会议还提出,研究采取金融支持消费和有效投资的举措,提升对新市民的金融服务水平,优化保障性住房金融服务,保障重点项目建设融资,推动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较快增长。


编辑:潘沈思   责任编辑:李婷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