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实现中国制造业高水平自立自强

2022-04-14 09:34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当前,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利于中国抵御外部风险,并利用规模经济与分工优势全面提高中国经济的发展质量,实现补链强链延链与自立自强的目标。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制造业的迅速壮大主要是参与全球分工的结果,采取的是以出口为导向的发展战略。这使得中国制造业分成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两头在外”的出口代工模式,中国工厂主要处于最终组装环节,部分供应链企业参与,这种分工之下,相关的中国企业主要处于价值链的底部,而且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等多依赖进口。而且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代工产业往往具有聚集效应。另一部分制造业主要是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民企。但是,由于一些地方倾向于保护本地企业以创造税收和就业,因此,国内制造业在过去一段时间里面临着区域市场分割的问题,尚未实现充分的公平竞争,市场集中度不够,升级比较缓慢。

  现在,第一种模式遇到了挑战。在过去几年,美国制造了与中国的贸易摩擦,对一些中国企业进行产业封锁,产生了“卡脖子”的问题,同时,新冠肺炎疫情以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际格局的演化,也进一步增加了中国部分供应链外移的风险。那么,中国过去以出口为导向的制造业就会面临两重压力,一个是欧美庞大市场的收缩,产能需要新的市场消化,另一个挑战就是供应链产业链的安全问题。

  因此,中国提出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通过扩大国内市场的需求与规模,畅通国内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实现国内市场的大循环,并在这个过程中吸收更多制造业产能,支撑制造业升级与产业链供应链自立自强,最终实现经济由大变强。但是,国内市场虽然规模大,却被分割成不同的小市场,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比较突出,要素和资源市场建设不完善,商品和服务市场质量体系尚不健全,市场监管规则、标准和程序尚不统一。这种状况对于制造业发展是一种限制,因为缺乏充分且公平的竞争,市场分工深度不足,产业链供应链协调发展较弱,对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发挥的积极作用较为有限。

  这也是一部分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缺乏竞争力的原因。因为缺乏国内大循环和统一大市场的支撑,竞争不够充分,资源与要素配置亟待优化,规则意识仍需增强。虽然中国代工行业具有全球优势,但代工遵循的是全球规则和标准,这与面向国内市场的生产不同。同样以出口导向战略为起点开始快速发展并成功转型的日本、韩国,诞生了大批知名跨国公司,因为它们国内市场较小,企业扩大后需要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遵循自由贸易规则与更高的产品标准,才能维持生存。中国制造业“走出去”的比例不高,其中一个原因是国内市场足够大,以及存在地方保护和一些地方的特殊政策支持,参与国际竞争的动力不足。这也导致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中影响力一直有待提升,在制造能力强大的基础上,还需要有足够的核心技术、零部件、软件的支撑。

  因此,为了抵御外部风险,避免制造业对国际市场和外部核心技术、零部件等过度依赖,我们需要通过扩大国内大循环为制造业提供消费市场与转型升级的机会。这就要求必须尽快建成全国统一大市场,扩大市场规模容量,不断培育发展强大国内市场,为制造业提供发展机遇,同时以规模性需求吸引和利用全球要素,降低外部风险挑战,使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更好联通。与此同时,通过统一大市场需求引导创新资源有效配置,发挥市场促进竞争、深化分工等优势,将超大规模市场资源禀赋优势转变为强大竞争力,推动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减少发展风险。最终,在这个过程中培育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促进更多中国企业参与全球竞争,提升我们在国际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

编辑:潘沈思   责任编辑:张霜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