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游击队之歌》自上世纪30年代面世就火遍大江南北,不少“90后”也能哼唱。
在日前上线的专辑《100·正青春》中,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莫华伦倾情演唱的摇滚版《游击队之歌》,激昂奔放的经典旋律中有了极富时代感的新律动,让人仿佛回到了那激情燃烧的革命战争岁月。
受邀创作,“战士需要这样的歌”
1937年冬,山西临汾,著名音乐家贺绿汀深夜伏炕写下这曲抗日经典,献给全体八路军将士。彼时,日军侵华,战火纷飞,八路军正深入敌人占领区开展抗日游击。
许多人不知道,这首经典红歌的诞生源于一名战友的嘱托,背后的故事还与广东有关。
原来,在淞沪抗战之后,贺绿汀随上海文化界抗日救亡演剧队奔赴各地宣传抗日。当他来到八路军总部驻地山西临汾,与时任该部队参谋处长的老战友李云鹏意外重逢。此前,他俩曾参加广州起义。
故人相见,李云鹏热情邀约:“当年你写过《暴动歌》,今天你该写个更好的抗日歌吧!”贺绿汀一口答应。不过,对于八路军打游击战的情况,贺绿汀并不熟悉。
一次,贺绿汀发现八路军新成立的炮兵团中,竟有不少崭新大炮。询问得知,这些大炮是从日本军处缴获的。于是,“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这样写实而有感染力的词句,生动跃入他的脑海。
在曲调上,《游击队之歌》是一首风格鲜明的进行曲,小军鼓般的节奏流畅明快。首演时,这首歌便得到朱德等八路军高级将领一致赞扬:“战士需要这样的歌。”
“我没有武器,就从你手上抢过来——这是用战术在打仗。”谈及对歌词的理解,莫华伦称之为“用脑子打游击战”“用智慧战胜敌人”。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敌后开展游击战,是世界战争史上罕见的艰苦战争。在莫华伦看来,《游击队之歌》用欢快旋律传达了乐观积极的精神。
“我们生长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无论谁要抢占去,我们就和他拼到底……”战歌嘹亮,传唱千里,歌者豪情满怀,听者热血沸腾。歌词恰合时代背景,坚定了军民反击侵略者的决心,加之其节奏感极强、易上口,《游击队之歌》由此脍炙人口并经久不衰。
摇滚新编,年轻人接续奋斗
此次《100·正青春》专辑中,《游击队之歌》以美声唱法配合轻摇滚伴奏重新演绎。“与时共进,让年轻人有现代感受。”谈及演唱,莫华伦称“挺有意思”,用新元素拉近了时空距离,更好地回顾历史。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红色经典的正能量生生不息。“年轻人要回顾历史,珍惜现在,然后往前看。”莫华伦说,今日的生活是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从经典歌曲中重温历史,接续拼搏奋斗,是当代青年应有的担当。
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莫华伦,对于新中国的巨变有深刻理解。“以前困难时吃不饱穿不暖,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人在世界上站起来了,这正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莫华伦言辞恳切:“年轻人要爱国,要放眼世界,把中国文化带到全世界,增强文化自信。”
曾经,“战士需要这样的歌”,今天的年轻人同样需要。先辈一往无前,我们接续奋斗,以青春致敬,再启新程。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
【出品】南方日报/腾讯
【官方平台】南方+客户端/腾讯音乐娱乐集团
【总监制】黄灿/谭仕龙/侯小军/姚燕永
【总统筹】谢思佳/李贺/陈韩晖/曹斯
【专辑监制】卢轶
【专辑统筹】梁燕
【专辑企划】张思毅/孙羽嘉
【专辑宣传】郑佳欣/卞德龙/姚昱旸
【专辑运营】张西陆/叶丹
【平面设计】甘展平
【本文记者】姚昱旸
【本文视频制作】张思毅 梁燕
【实习生】梅凌霜 梁凌枫 蔡伊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