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不仅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同是也是中国资本市场历经30年征程后的新起点。可以看到,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持续完善,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上市公司质量不断提升。
日前,《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称《建议》)发布,《建议》指出,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以深圳证券交易所和广州期货交易所为核心,推进资本、期货等要素市场建设,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今年以来,包括广州、佛山顺德、江门等地陆续开展了促进企业上市的行动计划,在未来三年或五年将推动辖区内更多企业上市。作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火车头,广东上市企业又有怎样的发展蓝图?
年内57家企业上市 数量逼近“700+”
作为上市公司数量第一大省的广东,“十三五”期间在资本市场建设上结下硕果累累。广东证监局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2016年初至2020年10月22日),广东新增境内上市公司245家,较“十二五”期间增长超60%。
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29日,广东共有A股上市公司673家,仅今年成功上市的企业就有57家,并且主要是登陆创业板和科创板。
从上市企业数量来看,尽管广东已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但就总市值而言,长期居于第二或第三的位置。目前北京A股上市企业总数为381家,虽然总数不及广东,但总市值仍处于优势地位。
不过,根据第三方评级机构济安金信的数据,广东自2009年后总市值超越上海跃居第二后,和北京的差距正在不断拉近。2020年上半年,从上市公司总市值角度来看,北京以16.45万亿元的总市值一骑绝尘,但同比减少6219亿元,广东总市值排在全国第二位,达到13.42万亿,同比增长9965亿元,近年来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呈现快速追赶之势。
广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王方方向记者分析,“从产业层面看,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数量明显多于其他地区,特别是信息技术产业上市公司数量和营收均占比50%以上。广东诸多信息技术产业市值增长显著,是加快上市企业市值增长的主要原因。”
综合近年数据来看,中国上市公司的区域头部格局已比较稳定。其中,北京已经连续多年“霸榜”,头部上市公司在北京形成聚集之势,这与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定位分不开,以工商银行、中国石油为代表的大型央企扎根北京,数量多、体量庞大。
比如,在市值超过7000亿的大型企业中,北京有6家,分别是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人寿、中国银行以及中国石油;广东只有2家,分别是中国平安和招商银行。
但在千亿市值规模的企业数量上,广东和北京仍有一拼之力。数据显示,广东和北京的千亿市值企业都是29家,而广东千亿市值企业多数在1000亿~2000亿规模徘徊,北京上市企业规模多在2000亿以上。从另一个层面来看,广东上市企业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
各地提出企业上市行动路线
上市公司一直被称为实体经济的“国之重器”、双轮驱动发展的“重要载体”。目前,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已经超过4000家,基本覆盖了各行业重点龙头企业和细分领域较强核心竞争力企业。
但是,正如今年10月份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下称《意见》)指出,“目前上市公司经营和治理不规范、发展质量不高等问题仍较突出”,《意见》亦提出了17条举措促进上市公司质量提升。
广东省人民政府转发上述《意见》的通知指出,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行动计划,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通过“上市一批、提升一批、纾困一批、重组一批”,不断提升上市公司整体质量。
今年已经有广州、佛山顺德、江门等地陆续开展了促进企业上市的行动计划,在未来三年或五年推动辖区内更多企业上市。
王方方认为,近些年来广东各地一直出台支持直接融资的相关政策,并加快资本市场重大平台建设,新三板、创业板、科创板等资本市场制度的创新,通过扩大直接融资的比例,进而支持民营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实现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
7月7日,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官网正式发布《“领头羊”行动计划(2020-2022年)》,文件指出到2022年,推动全市累计境内外上市公司达240家,上市公司质量和综合实力整体提高。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邱亿通指出,争取用3年时间推动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60家,并根据政策形势推动更多优质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11月11日,江门市政府发布了《“金种子”三年行动方案(2021至2023年)》,江门市金融工作局局长汤惠红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利用未来三年的时间,实现我市境内上市企业数量翻一番。”据了解,江门共有A股上市公司12家,H股上市公司8家。
12月25日,据佛山市顺德区科技局介绍,顺德区以全面推进证券发行注册制改革为契机,推出《“金凤凰计划”(2021~2023年)》,力争通过三年努力,推动百家企业挂牌上市,实现千亿直接融资,打造万亿市值资本市场的顺德板块。
中国金融智库首席经济学家宏皓告诉记者,“广东各地政府都在推出加快当地企业上市的行动计划与中央目前的改革目标是一致的,此次我国的产业升级是通过金融创新,通过资本市场改革,将核准制改成注册制,让更多的企业通过创新后加快上市,通过上市让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做大财富蛋糕,然后再推动产业的持续创新升级。”
随着广东企业向高质量发展不断迈进,上市粤企中“科技”基因愈加突显。今年新上市的57家广东企业中,有27家是信息技术领域的企业,有6家是新材料企业,还有3家医药企业。
具体来看,与芯片产业相关的有力合微、芯海科技,专注医药健康领域的有百奥泰、安必平;在智能制造行业的瑞松科技、博杰股份,以及主攻新材料的翔丰华。可以看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广东资本市场的新生力量。
打造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广东上市公司交出亮眼成绩单的背后,离不开广东资本市场的丰沃土壤。广东“十四五”规划指出,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以深圳证券交易所和广州期货交易所为核心,推进资本、期货等要素市场建设,携手港澳共建国际金融枢纽。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十四五”时期新发展格局的构建,需要资本市场的强力配合。然而,我国金融业中直接融资尤其是股权融资占比相对偏低,一直以来制约着企业进一步成长,而发展资本市场平台建设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钥匙。
2020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证监会宣布广州期货交易所筹备组成立,标志着广州期货交易所的创建工作进入实质阶段。
2019年3月,上交所南方中心正式揭牌落户广州。这也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内集结了国内三大交易所。
2018年7月,广东区域性股权市场完成整合。广东股权交易中心正式设立,成为省政府认定的广东辖区(不含深圳)内区域性股权市场唯一合法运营机构。
此外,今年11月下旬,澳门证券交易所迎来新进展。国家发改委就政协提案答复的函称,将积极参与研究探索在珠海横琴建设澳门证券交易所工作。澳门特区政府行政长官贺一诚曾表示,澳门将设立跨境人民币结算中心,并重申正在研究和探索设立以人民币计价的证券交易所。
在众多重大平台的助力下,广东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成效显著。
据广东证监会数据,“十三五”期间,广东企业通过境内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逾3万亿元,较“十二五”期间增长2.4倍,直接融资规模明显扩大。此外,广东上市公司积极利用资本市场实施市场化并购重组,“十三五”期间完成重大资产重组130家次,交易金额5786.6亿元,较“十二五”期间分别增长41.3%、154.4%。
宏皓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创新的高地,是我国产业创新和金融创新的高地,广东目前在经济模式的创新和金融创新上还明显不足,这是广东的短板,广东只要迅速补上这个短板,经济发展就能在未来占领全球产业制高点,”
展望未来,广东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资本市场?王方方指出,“广东应该持续加大资本市场建设,特别是与港澳地区的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三地金融市场相互降低门槛,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鼓励多元化的金融机构走出去,提升市场经营能力。此外也要非常关注一些前沿领域,例如科技金融、金融科技、数字金融以及绿色金融发展,使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能力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