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广州迎来本轮新冠肺炎疫情。
6月24日,一场夏雨过后,芳村片区一片欢腾,迎来解封了,恢复对外人员和交通通行。
家住白云的张新来,听到该消息,心中再次默念:“广州加油!”
他是广东生活环境无害化处理中心负责收运新冠医疗废物的主力之一;荔湾区人民医院、广钢新城医院等地方,张新来非常熟悉。
疫情期间,他每天都驾车奔波于定点治疗医院、隔离酒店以及医疗废物处理站之间,为疫情防控筑起一道坚实的防护墙。
英雄车
“就叫英雄车吧。”
2020年疫情来临,大家报名参加新冠肺炎疫情医疗废物收运工作的时候,为收运车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壮壮胆。
广东生活环境无害化处理中心有限公司是广州唯一的医疗废物收运及处置单位。在疫情防控期间,队长郑柏青率领队员收运处置广州定点医院、隔离酒店的医疗废物。
为了保障更多人的安全,队伍人员不轻易调换,平时除了家里和工作场所,也不去其他地方。这个收运队伍,一坚持,就一年多了。
新冠医废收运人员正做出发准备
现在,5辆战车,5条专线,一天二至三趟,纵横广州各区,收运各隔离医院、隔离酒店的涉疫医废。
“一般都是早上6点左右开始做,最后一趟回来最早也要晚上11点左右了”。6月23日下午3点多,车队司机张新来趁着第一趟收运回站的间隙吃午饭,很快又要出去进行第二趟收运了。
6月24日早上,记者再次联系上他是凌晨5点47分,知道芳村解封,他自然感到高兴。而他很快就接任务出发了;对于记者的进一步提问,因执行任务,他直到晚上记者发稿时仍无法回复。
仅仅一家隔离医院,张新来一趟就收集了将近300斤的医疗废物,这些都需要他与同事一袋袋搬上车箱。每趟出车要到十几个点收集,耗时近8小时,这中间不能脱防护服、不能摘下口罩,想喝水、饮食、上厕所,都要忍着。
新冠医废收运处置的难点在于,要更加严格地隔绝病毒的二次传播。搬运时,张新来必须小心仔细避免让装新冠医废的袋子出现破损。运到处理站以后,仍然需要经过层层缜密的消杀,最后进行高温焚烧。
守防线
“从去年第一波疫情的处理开始,我们已经累积了丰富的经验。一定要全部做好消杀防护,任何工作流程都要严谨的执行。”处理站站长助理袁宇静说。
处置人员对车内新冠医废进行分层消杀
首先,新冠医废收运车只进入处理站中的专用通道,与其他垃圾分开处置。打开车箱前,车辆外部、司机和押运人员要先进行全面消毒。“我们的处置人员全身都是湿的,防护服外是一次又一次喷的消毒水,防护服内是三十几度天气下闷出来的汗水。”处理站站长周群峰监控着各个环节的执行情况,看到一线员工的付出,总替他们心疼。
接着是对车内垃圾袋分层消毒,再装桶运到上料平台,新冠医废便被翻转倒入焚烧炉,进行1000度高温焚烧及烟气后处理。
新冠医废在焚烧炉中进行1000度高温焚烧
“收运来的新冠医废我们都保证日产日清,焚烧炉夜以继日地运作,工作人员也在近50度高温的各个设施点巡检,确保焚烧炉正常运作。”周群峰告诉记者,新冠医废无害化处置过程中,烟气经洗涤、除酸、除尘等技术处理后排放。
此外,放置新冠医废的楼层、运送货梯每天还需开紫外线灯消毒,装运桶则在每次使用后都需消毒。
做好每一个细节的消杀,是新冠医废处置人员对广大群众的守护。
齐战疫
“英雄战车”的队员们基本是去年疫情爆发以来,就开始负责收运、处置新冠医疗废物;张新来依稀记得,从去年农历大年二十九就奔赴转运一线。
当时,张新来为了避免家人担心,瞒着家人说是加班晚归,并叮嘱老婆照顾好老人小孩,而后来他家人慢慢有所察觉,并从同事那有所耳闻。“好事传千里”,张新来又用粤语补充说道:“街知巷(闻)!”
“这个工作需要很强的勇气跟信念的。”记者跟张新来聊道。
张新来连说了三个“对”字,并说道:“要不怕苦不怕累,逆风而行。”
每次出车,张新来的衣服总是湿透好几遍,“湿透一遍,还没开始干,又马上开始湿了。”
收运队员前往各定点医院、隔离酒店收集新冠医废
队长郑柏青跟队员们奋战在同一条战线上,看着队员们这么拼,任劳任怨,他心里十分有感触:“兄弟们,以后我要跟你们做搭档。”
广州新一轮疫情爆发,全城齐心战疫,逆行者们的故事被点赞传播,郑柏青跟队友们也成为故事的主人公,更加感受到肩上的责任。
去年,郑柏青荣获“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面对荣誉,郑柏青真诚地说道:“其实,我们就算不评到这些荣誉,我们也会这样做,因为我们既然选定了这项工作。我们就要把它做好。”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对自身安全都有点担心,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大家都知道我们既然做了这项工作,有什么好担心的?”郑柏青回忆道。
“作为一个党员,我们必须勇于担当。”袁宇静说。
他们是“城市英雄”,他们逆行出征,值得被记住!
记者/编导:杨智明 黄绮铌
摄像/剪辑:蒋永生
策划:杨智明 骆田子 黄绮铌
统筹:杨诚钢
出品:南方网产经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