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两会建言 | 李金波:家电产品实施“碳标识”,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2021-03-11 15:00 来源:南方网

  3月3日,全国人大代表、美的集团家用空调创新中心主任李金波前往北京参加2021年全国两会。

  他是美的制冷技术的领军人才,个人申请发明专利超过了400项之多,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为更好地发出“顺德声音”,今年他针对家电行业的碳标识、回收体系、工业互联网数据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关于家电产品实施“碳标识”,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实施的建议》等三份建议。

 

  提出实施“碳标识”的建议

  家用电器是居民能源消耗的第二大来源,占住宅总能耗的20%以上(供暖后),这一比例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在增长。而且,高达30%的居民碳排放来自于家用电器。

  李金波认为,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能效标识法规以及执行体系,成功减缓了家用、办公产品在消耗电能和天然气方面的增长势头,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但能效标识仅与家电使用过程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有关,不能涵盖生产、回收过程的直接温室气体排放,因此需要建立更加全面科学的家电产品温室气体排放评价标准及标识,促进环保、高效家电技术的发展和产品的市场销售,配合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战略。

  对此,李金波今年提出了《关于家电产品实施“碳标识”,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实施的建议》,建议健全“碳标识”法规、建立中国家电产品碳排放评价标准和中国家电产品“碳标识”。其中,可借鉴现有能效标识,参考或规范性引用国际环境标志标准体系,设定不同产品的排放标准分级,标注碳排放量与标准值的百分比,逐渐筛选出需要强制性使用碳标识的产品类型,引导家电产品实现低碳化。

  建回收体系促进消费内循环

  今年李金波还关注到了大件家用废弃产品的回收问题。

  他认为,当前我国废家电回收渠道中约80%来自社会回收,回收水平低,管理不规范,缺乏必要基础设施,消费者无法便捷地处理废弃家电,制约了国内家电市场消费内循环。而且,废弃家电若没得到妥善处置,还会造成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

  因此,他提出《加快建设大件家用废弃产品的回收体系,切实促进消费内循环的建议》,建议以地方政府为主体,建设大件家用废弃产品存储基础设施;以地区为单元,加强对本地区废弃产品回收者的规范管理;制订规范性文件,明确严禁随意丢弃大件家用废弃产品;适时修订完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等。

  “我国亟需建设涵盖家电、家具等大件家用废弃产品回收的基础设施,健全、完善大件家用废弃产品回收体系。”李金波表示,希望修订已颁布10年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理清政府、社区、消费、生产、回收、物流、处理等各方的责任义务,构建“以地方政府为管理主体,消费者规范废弃大件家用废弃产品,相关方各负其责”,兼具公益性和市场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大件家用废弃产品回收处理制度。

  建监测平台堵住安全漏洞

  “当下是数字化时代,数据是最有价值的资源之一。如何评估交易数据的价值,如何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和匹配度,以及如何界定数据共享范围、数据使用权的边界,是工业领域数据融通共享的关键。”李金波表示,他今年围绕工业互联网数据,提出了《关于建设工业互联网数据价格机制,促进工业数据要素市场化发展的建议》。

  李金波指出,由于覆盖制造全生命周期的工业数据具备极大的商业价值,工业大数据目前已经成为网络和黑客攻击的重点目标。根据《中国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报告》的数据显示,工业信息安全领域的漏洞和攻击报告呈逐年快速增加的趋势,这些安全漏洞的存在,给工业数据安全,包括涉及采集、传输、存储、处理等各个环节带来严峻的威胁和挑战。

  他建议,建设国家级的工业互联网数据安全监测平台,提升工业大数据安全态势分析、风险事件监测、安全威胁溯源与应急处置等能力,建立工业大数据安全管理体系,统筹推进工业数据安全合规性评估、风险评估、防护能力评估等。并研究基于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来实现跨地域、跨行业、跨企业的资源对接、实现工业数据共享和交易,推动打破数据孤岛,引导建立公开透明和充分信任的工业数据要素市场。

  来源:魅力北滘编辑小组

编辑:潘沈思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