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一季度经济答卷。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这一降幅,与市场预期大体相当,股票市场并没有过度反应,而是出现小幅上涨,外资也大幅净流入A股。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大、防控强度最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国通过强有力的防控措施,在较短时间内控制住疫情传播,减少了数以百万计的感染,挽救了大量同胞的生命,为此也付出了一定经济代价。
3月以来,我国企业复工复产进度加快,生产生活秩序逐渐恢复,各项经济数据都在明显好转。其中,在去年高基数的基础上,3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只比去年低1.1%,基本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汽车、房产等大宗消费活动,也在加快恢复。
不过,疫情在海外的蔓延,世界经济陷入衰退的风险加剧,这对我国经济也带来负面影响,部分出口企业订单被延迟或取消,也带来了一定就业压力。
整体来看,疫情冲击下,我国经济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一季度应该是全年经济谷底。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随着复工复产的加快推进,以及更大力度的政策不断出台,二季度经济表现会更好,这是一个基本趋势。如果全球疫情控制比较好,下半年应该会比上半年更好。
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研究部署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当前经济工作。
会议指出,今年一季度极不寻常,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但我国经济展现出巨大的韧性。
会议强调,稳是大局,必须确保疫情不反弹,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要在稳的基础上积极进取,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达产,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至于后续政策走向,会议指出,要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要积极扩大内需,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人群就业工作,要不失时机推动改革,要坚定扩大对外开放。
值得关注的是,会议首次提出“六保”, 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3月经济边际改善明显
一季度GDP下降6.8%,单个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这是1992年(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向SNA体系转型)以来的首次。
“6.8%的降幅,是符合市场预期的,很多机构此前预期降幅在6%-7%左右。这是疫情冲击的短期结果。”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徐奇渊表示,一季度增速总体好于预期,国内金融市场的反应、与中国密切相关的周边金融市场的反应是一种验证。此前有机构预测一季度增速将为负的两位数增长,实际增速为-6.8%明显好于悲观预期。
疫情冲击下,线下活动大部分停止,需求端受影响明显。一季度,消费、投资、出口数据均为两位数负增长,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下降19%、16.1%。由于生产具有连续性,供给端数据降幅相对较低,一季度工业、服务业增加值降幅分别为9.6%、5.2%。
需求整体偏弱的形势下,工业生产虽已基本恢复正常,但产能利用率整体偏低。一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67.3%,去年平均水平在76%左右。
不过,服务业中的部分现代服务业表现亮眼。疫情期间线上经济表现活跃,电子商务、在线学习、远程问诊等发展较快,一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了13.2%。为帮助企业共渡难关,资金支持维持较大力度,一季度金融业增加值增长了6%。
毛盛勇表示,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明显下滑,疫情对经济冲击严重,但是基础工业保持正常增长,防疫物资供应和生活必需品供应保障有力,14亿人的基本民生得到了较好保障,经济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从月度趋势来看,3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改善明显,降幅相较前2个月均在明显收窄。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1%,降幅较 1-2月份收窄12.4个百分点。3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下降9.1%,降幅收窄3.9个百分点。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450亿元,下降15.8%,降幅收窄4.7个百分点。
随着更多企业复工复产,3月失业率有所下降,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29万人。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9%,比2月份下降0.3个百分点。
邵宇指出,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大部分风险较低的城市进入低预警状态。在1-2月份低基数上,3月经济在明显爬升,这是经济自身的复苏和积极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
是否会有V型大反弹?
毛盛勇表示,从目前经济运行情况来看,3月份比1-2月份明显改善,这是一个基本判断。随着复工复产加快统筹推进,更大力度的政策不断出台,二季度表现会更好,二季度会明显好于一季度。
市场普遍认为,二季度会好转,但反弹幅度还有待观察。
“一季度经济应该是全年的谷底,二三四季度会逐渐往上走。从国内来说,已经是利空出尽,但外部经济可能会拖累中国。中国经济后续是否有V型大反弹,取决于积极政策的力度,以及今年的增长目标。”邵宇表示。
徐奇渊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内需和国内市场来说,已经见底了。但从外部环境和出口来说,还没有见底。一季度数据出来之后,形势更加明朗,政策刺激的力度、节奏也应该有底了。
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综合经济研究部副主任冯煦明表示,二季度经济的最大不确定性在外部,除了疫情输入压力之外,海外疫情扩散导致的外需疲弱会拖累我国经济。尽管如此,在国内经济活动加速恢复的情况下,二季度经济形势仍然会好于一季度。一季度是今年的底部,国内经济的V型反弹已经开始。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消费、投资等内需的回升程度,是左右经济走势的重要变量。中央政治局会议就强调,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要释放消费潜力,做好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扩大居民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加强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要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要支持企业出口转内销。
疫情影响,部分企业复工缓慢,或者尚未恢复正常水平,职工收入相应受到影响。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61元,同比名义增长0.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3.9%。
就业预期、收入状况等,会影响消费行为。毛盛勇表示,一季度全国居民平均收入不怎么样,但决定消费的,不仅仅是当前收入,还跟预期收入、财产状况、存款等有关。随着经济逐步恢复,居民收入增长逐步好转,加上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比较强烈,以及我国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我国消费总体升级的趋势不可逆转,我国消费潜力很大。
至于就业形势,毛盛勇表示,尽管疫情冲击严重,但一季度全国没有发生大规模裁员的情况,就业形势总体平稳。下阶段,部分企业的订单有所减少,需求不太强劲,就业仍然较大压力。
“V型反弹恐怕难以实现,在内防反弹、外防输入的背景下,消费者信心、企业投资信心、工业和服务业的正常进行等,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短期内难以看到快速的V型反弹。”徐奇渊表示。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大家对病毒的担心仍在,很多人员聚集的经济活动依然会受到抑制。经济启动并恢复正常,是个漫长的过程。所以,V型大反弹可能很难看到,对经济的恢复还要有更多耐心。
【来源】南方+南方号“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