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资管新规过渡期已结束 银行为何还推销预期收益型理财?

2022-01-14 09:36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在经历了近四年资管转型过渡期和逐渐深入的投资者教育之后,银行理财净值化运作的理念已经逐步深入人心,广大理财客户对理财产品的理解开始有了转变。

  2021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最后一年,伴随着银行理财净值化改造的推进,理财规模出现了稳定增长。截至2021年三季度的数据显示,行业规模同比增速达到9.27%。与此同时,随着理财子公司的成立、相互代销行为的展开,以及理财销售新规将代销范围限定在银行机构等转变,整个行业的生态格局正在发生变化,零售能力较强的银行迎来理财销售的爆发。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招行截至去年底理财保有规模达2.8万亿,较年初增长85%。其他大型零售银行也纷纷出现大规模增长。

  时间跨越到2022年,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理财市场再度围绕资管新规和净值化理财展开了一轮宣传教育,“全面净值化时代到来”“银行正在清退保本理财”的口号不时出现在大众视线中。

  但与此同时也有出现了一些杂音,有投资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反馈,目前仍然收到银行推销固定收益的预期收益型老产品。

  理财销售新规之下谁是大赢家?

  银行理财的净值化改造并未阻碍行业的持续发展,过去一年银行理财保持着快速增长的态势。根据理财登记中心数据,截至2021年9月底,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27.95万亿元,同比增长9.27%,表明整个理财市场需求庞大。但随着银行理财公司的成立和一系列针对银行理财规范文件的出台,整个银行理财生态正在改变。

  2021年6月,银保监会发布《理财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将银行理财的代销范围限定于存款类金融机构。一方面,进一步打开了理财公司产品在银行间相互代销的全新局面;另一方面,明确限制了支付宝、京东金融、理财通等互联网平台和其他第三方渠道代销理财产品。随后,在2021年底发布的《金融产品网络营销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又进一步将引流行为纳入监管。对于广大理财客户而言,只能在存款类金融机构即银行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这既是一种严格限制,也是一种投资者保护。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多家机构了解到,去年各家大型银行理财销售规模均出现了大幅增长。从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截至去年底的理财零售保有数据看,以零售能力见长的招行较年初增长85%,规模超过2.8万亿;光大银行增长75%、平安银行增长65%、华夏银行增长超过65%、中信银行增长超过52%,等等。

  老产品竟成银行理财获新利器

  近期,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收到来自理财投资者反馈的困惑问题。一位投资者称,近期收到来自某家股份制银行的营销短信,该信息显示:“尊敬的某某,感谢您对我行的支持,特向您推荐91天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4.05%,1万元起购,先到先得!新进资金5万以上,更可参与‘投资达人’活动,报名并达标后可获得50元起的支付宝红包……”

  可以看出,上述信息中明确向投资者推销的这一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4.05%”,并不符合净值型理财产品的要素信息显示要求。实际上,这是一款老产品,即在资管新规发布之前发行的、在过渡期结束之后仍未完成净值化改造,而是继续按照老产品的方式管理运作的理财产品。

  即便资管新规过渡期已经于2021年12月31日正式结束,但这类老产品仍然少数存在于市。这是因为,在银行理财转型改造的过程中,银行体系内还存在大量难以在短时间内处理改造的老资产,基于实事求是的原则,监管为这些老资产的整改提供了更多空间,允许其在过渡期结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与此同时,为了配合资产整改,也一定程度上允许老产品存续并继续募资,但原则上要逐步压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市场了解到,多数银行基本都存在理财老产品,但各家银行人士也对记者表示,这些产品相比于新产品优势明显,规模又不能做太多,因此并不会大范围去营销,往往是作为一种“优惠”手段,比如用来吸引新客资金。

  从上述信息来看,该产品期限91天、预期年化收益4.05%,放在当前的理财市场中,相比于银行现金管理产品、货币基金、短债基金等同类,竞争优势明显。记者从其他银行了解到同类老产品也是如此,比如浦发银行的“邀新理财之91天计划”,预期年化收益率同为4.05%,该产品仅限于新客户可以购买。兴业银行亦有类似情况,将该类老产品作为吸引新客资金的优惠产品。当前整个银行理财市场,绝大部分已经完成净值化改造。根据理财登记中心数据,银行理财净值化率截至去年三季度已经超过86%。保守预计,到2021年底,这一数据大概率已经突破90%。

  一位银行零售人士对记者表示,从其了解的情况来看,到2021年12月底,各家银行理财零售保有量中,净值化产品占比均在90%-95%左右。

  但是具体情况比较复杂,有部分产品仍然只是形式上的净值产品。一位银行理财研究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按照目前的做法,银行理财大部分还是有空间做到不让产品出现亏损的。

  那么,从投资者角度而言,购买新产品和老产品的本质区别在哪里?“主要是体验不一样,一种是明确知道自己到时候会拿到多少收益,现在的新产品有点接近于拆盲盒,收益多或者少都有可能。”上述理财研究人士对记者指出。


编辑:潘沈思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