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汕头:打造产业高地 推动创新发展

2021-07-06 08:35 来源:南方日报

  综保区启动粤东首个跨境电商“前店后仓”项目,六合现代产业示范区以一流平台承接一流产业,金平区五年内完成425个老旧小区改造……进入“十四五”开局之年,汕头各地党员干部奋战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城市建设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以实际行动奋力推动“十四五”规划及各项部署落细落实,推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汕头篇章。

  关键词1

  打造引擎

  华侨试验区:打造现代产业集聚地

  80家企业落户注册资本约9.1亿元,36家进驻办公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合计138.64亿元……这是汕头华侨试验区数字科技产业基地启用4个多月来交出的亮眼“成绩单”。当前,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正为汕头华侨试验区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汕头华侨试验区自设立以来,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建设发展的“一号工程”,促进区域新总部聚集地加快形成。目前,汕头华侨试验区直管区已吸引宝能、明园、雅士利和潮商集团等13家企业总部项目落地,已竣工投入运营的总部经济项目5个,已吸引超200家企业注册落户。

  着眼新经济项目,汕头华侨试验区还围绕人工智能、供应链金融、数字科技、远程医疗等新兴业态集中发力,持续引进了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的产业项目,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业新体系。

  在人工智能领域,搜狗(汕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华侨试验区正式落户,开展各类应用场景人工智能产品的研发和试点运营,为汕头引进了新业态。广东移动AI创新应用中心、中国联通粤东5G创新运营中心等项目落地,为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发展成功加码。

  数据显示,2021年,汕头华侨试验区直管区第一季度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6亿元,同比增长23.9%;在建项目52个,年度投资计划220亿元,1至5月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9.70亿元,同比增长78.82%;1至5月限上批零业累计完成销售额72.87亿元,同比增长320.0%。截至6月20日,直管区存量登记注册企业941家,个体户451家,合计注册资本400亿元。

  关键词2

  转型升级

  汕头综保区:发挥政策优势 拓展外贸新业态

  2021年新年伊始,汕头综保区内一个个重点项目吹响开工“集结号”,按下复工复产“快进键”,一批高度契合综保区政策功能发展定位的项目落户汕头综保区。抓住发展机会,汕头综保区充分发挥“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政策叠加优势,努力拓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

  为此,汕头综保区多次前往深圳开展精准招商,并成功引进多个外贸新业态项目在汕头落地。今年5月,汕头综保区启动粤东首个跨境电商“前店后仓”项目。该项目投资4000万元,预计首年可实现进口额1亿元以上,有利于进一步拉动进口增长,优化外贸进出口结构。

  项目引得进,也要确保留得住,发展得好。今年以来,汕头综保区着力抓好营商环境优化,突出综保区特色,聚焦市场主体在准入、建设、生产、经营、退出等过程中涉及的堵点痛点问题,全面提升服务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有效提高了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全区实现进出口101.53亿元,同比增长395.8%。

  汕头综保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胜全表示,综保区要抢抓通过验收后全面适用新政策的契机,扶持企业积极拓展国内国际市场,充分运用平台招商,加快引进重点产业和龙头企业,吸引更多符合“五大中心”定位要求的项目入驻,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全球维修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以及重点发展保税仓储、供应链服务、国际中转集拼、国际运输服务、转口贸易等业务,实现对周边区域乃至粤东地区的辐射带动。

  关键词3

  创新发展

  汕头高新区:出台“创新25条”“人才12条”

  今年4月,汕头高新区和深圳高新区在深圳签订深度协作框架协议,进一步推动深汕深度协作落地落实。根据协议,双方建立起两地高新区深度协作对接机制,在党建、人才、金融、科技、产学研用等七个领域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深度务实协作,实现互惠双赢、共同发展。同时,汕头高新区还由主要领导招商,在深圳进行了计划总投资规模超7亿元的项目集中签约。

  这次深圳之行,是汕头高新区携手共享发展机遇、探索高质量发展的又一里程碑。作为粤东首个国家级高新区,汕头高新区多举措力促创新发展,始终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方向,落实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致力于成为区域创新发展的新高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今年3月,《汕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快创新驱动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正式出台,内容包括鼓励企业研发创新、扶持企业发展壮大、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扶持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发展、支持市场采购出口、支持企业扩大进口、支持跨境电商进出口等共计25条措施,对符合条件的入区企业予以资金扶持奖励,用真金白银和真情实意支持企业发展。

  汕头高新区还持续加快知识产权大数据中心等研发机构建设,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创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大力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快推进华南技术转移中心粤东分中心建设;推动企业积极申报省、市科技专项资金支持,增强支撑科技创新力量。

  人才是驱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奠基石。结合科技创新、经济发展需求,汕头高新区今年还正式出台了《汕头高新区促进人才集聚的若干措施》,聚焦精准引进、精心育才,从加大引进人才扶持力度、完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实施人才引进专项奖励、创新人才人文关怀机制等方面制定了12项措施。

  同时,汕头高新区认真贯彻落实汕头市委引进博(硕)士三年行动计划,在不到两个月内组织16场招聘会,共253名博(硕)士参加面试,已招聘博士10名、硕士20名,引进一批与高新区重点工作任务契合度高的专业型人才,让人才成为高新区改革发展的“发动机”“动力源”。

  关键词4

  暖企惠企

  金平区:解决“急难愁盼”增进民生福祉

  6月28日,汕头市金平区举行2021年第二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4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其中,金平区改造老旧小区计划到2025年完成425个小区的改造,总投资近14亿元,涉及9个街道3300栋12.3万户,惠及约30万人。

  今年以来,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的开展,金平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边学边干、以学促干,推出七大方面50项为民、便民、惠民、利民重点项目,目前已办理落实各类型民生实事974件。通过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在暖企惠企、服务群众方面,金平区在区政务服务中心推出为新开办企业免费刻制公章、免费邮政速递服务,彰显政务服务工作的“速度”与“温度”;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业务办理窗口实行“周六不打烊”服务,延长服务时间方便行政相对人申请相关业务,并为企业办理工程建设项目提供“一站式”服务。

  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方面,金平区已完成所有涉农社区人居环境基础整治,累计完成美丽乡村项目建设393个,创建干净整洁村25个,美丽宜居村19个,玉井、沟南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今年,金平区拟投入资金5000万元,完成第三批美丽乡村建设18个社区共124个项目的建设任务,包括村容村貌整治、道路硬化、生活污水管道铺设,建设社区书院、文明驿站、文体广场等。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金平区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完成20宗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和49个社区雨污分流建设,梅溪河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立足于为民办实事,金平区还凝聚疫情防控正能量,在全区设置6处接种点,区领导前往接种现场对接需求,组织全区医护人员奋战在一线,并由党员干部和志愿者为接种“保驾护航”,全面细致统筹开展疫苗接种的引导、服务、解疑等工作,确保接种人员组织到位、登记到位、疏导到位。

  关键词5

  便民利民

  龙湖区:建“优质民生展示区”解民忧

  围绕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近期,汕头市龙湖区以更大力度推进疫苗接种工作,不仅开展了新冠疫苗“移动接种车”上门接种服务,还第一时间发布预约接种的便捷通道。这些贴心的举措,受到了居民群众的一致点赞。

  今年以来,龙湖区各级各部门通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更加自觉地在推进龙湖“优质民生展示区”建设中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更大力度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办什么实事、如何办好实事,群众的意见最为关键。龙湖区借助“党群夜话”“政企直通车”等既有做法,广泛听取意见建议、了解民生诉求,把准为民办实事的方向和重点。在区委区政府筹资25.6亿元办好2021年“十件民生实事”的基础上,该区还制定《龙湖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形成8类54项办实事项目并以清单形式统筹实施。

  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龙湖区注重小切口体现大变化:外砂街道对党群服务中心进行升级扩建,解决了村民到中心城区办事路程远的问题,打造家门口的便民利民服务平台;金霞街道设立“计划生育家庭养老照护示范点”,重点关注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老人,建立700多位老年人的健康档案;龙腾街道提速推动6个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并配套完善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政协工作室、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武装部办公场所4个场所,为群众打造“幸福生活圈”。

  与此同时,龙湖区还大力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特色经济,改善群众生活品质。妈屿岛、十一合村等已成为市民休闲旅游“网红”地,今年“五一”期间妈屿岛上岛车辆达2万辆次,接待游客约6万人次。在妈屿岛,昔日违章搭建被拆除的居民,如今已通过发展旅游经济成为“致富户”。

  关键词6

  产业支撑

  澄海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6月28日,汕头市澄海区举行2021年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竣工活动,参加活动的重点项目共9项,涵盖工业科技、道路交通、水利环保、文体设施等多领域,计划总投资额95.76亿元。

  这些重点项目,既是澄海区招商引资阶段性成果和项目推进良好态势的集中展示,也是该区集中发展动能、提升城市品质、保障民生福祉的重要支撑。而重点项目快速落地的背后,是该区推动重大平台建设、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持续努力。

  在推进产业平台建设方面,澄海区强调两个“高”和紧扣两个“一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省市共建六合产业园,加快推进园区规划、土地收储、基础设施配套等前期工作,开展精准招商引资,以一流平台承接一流产业。近期,汕头市六合现代产业示范区——现代产业园C区岭海中小微企业创业园通用厂房项目竣工,项目将解决城区工业小作坊腾退问题,目前招商工作基本完成,预计全面投产后,工业总产值可达10亿元。

  在去年调整472项区级行政职权由镇(街道)实施,建立“镇街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的基础上,今年,澄海区继续推动区级行政管理职权下放,加大对镇街财力、土地、金融要素保障力度,为基层放权赋能,激发镇街发展活力。该区还把推动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列入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

  澄海区营商环境综合改革持续推进,“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改革成效明显,区级政务服务事项一窗率达96.6%。此外,该区电子商务、线上会展等线上跨境产业迅速发展,获批创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跨境电子商务分拣清关中心投入运营,宝奥城入选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

  关键词7

  产业强区

  濠江区:实现经济指标“开门红”

  6月28日上午,濠江区举行2021年第二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共有19个总投资额达52.87亿元的项目开工建设。这不仅是“闯将”濠江以诚招商、大干项目取得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濠江实干奋进的体现。记者同时留意到,有不少项目于今年1月进行项目签约,不到半年时间便实现项目开工。

  当前,濠江区正笃定“115”工作思路,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做好“五篇文章”。上半年,濠江区也交出一份满意答卷。数据显示,一季度濠江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53亿元,增长22.0%;1-5月份,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05.43亿元、增加值22.44亿元,分别增长39.1%和40.5%,均排名全市第一。

  濠江区充分发挥临港区位、华侨资源和平台载体等优势,持续开展“头部企业”招商,创新产业集群招商“飞地”招商模式,探索实行产业链“链长制”,谋划植入特色产业集群。总投资约30亿元的临海装备制造基地项目于近期动工,该项目建成后,将有助实现濠江海上风电装备制造领域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目标。

  立足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濠江区还部署“双联双到双服务”活动,组织机关在职党员、干部广泛深入到基层一线联系群众、企业、学校,让党员干部及时发现、反馈和处置群众反映的问题,问题第一时间落实解决。在7月3日举办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干部动员大会上,濠江区委书记彭聪恩就指出,全体党员干部要勇于担当作为,大力弘扬“三牛”精神,诠释为民服务的担当,为濠江高质量发展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

  彭聪恩要求,全区上下要把濠江发展的良好态势转化为胜势,继续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强区,加快推进“一江两岸”整治开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加快建设宜业宜居宜游幸福濠江。

  关键词8

  招商引资

  潮阳区:优化营商环境 吸引潮商回归

  驱车从汕湛高速公路和平金浦互通下高速,驶入324国道,约5分钟即可到达潮阳金浦高新科技产业片区。在这里,总投资约30亿元的粤东三科农产品物流园正在加快建设,工人们铆足干劲辛勤作业,现场施工场景一派火热。

  粤东三科农产品物流园是深圳汕头深度协作项目,亦是潮商反哺家乡的重点产业工程。“潮阳有关部门不少于10次到深圳调研我们企业,同时在办理审批手续方面十分高效,基本上是一次性解决,且很多不需要我们自己跑,这是实实在在的服务型政府所为。”深圳农商集团总经理、粤东三科农产品物流园项目负责人表示。

  该项目的落地建设,是潮阳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营造重商、亲商、扶商氛围的生动实践。今年以来,潮阳区委、区政府紧紧抓住汕头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的重要机遇,以深圳与汕头开展深度协作为契机,主要领导多次带队前往深圳进行产业招商,推介潮阳投资环境,重点引进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目前已吸引一批重大项目落户。

  6月28日,潮阳举行2021年第二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总投资40.75亿元的6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涵盖产业、民生保障、文化等领域。这些项目的建设,将对该区完善城市配套设施、提升城市品质、实现高质量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潮阳区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20.86亿元,同比增长21.6%;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8.58亿元,增长27%;完成工业投资额同比增长42.1%。增长的背后,是潮阳区各地各部门千方百计服务企业发展、推进项目建设早日发挥效益的努力。

  站在建党100周年的新起点上,潮阳区将继续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市“1146”工程,抓好优化营商环境、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建设,努力在新征程上创造不负革命先辈期望、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

  关键词9

  内联外通

  潮南区:加速“双创”走廊助推“南拓北优”

  “要以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奋力在新征程上开创潮南美好未来。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砥砺一往无前的勇气和斗志,扎扎实实办好潮南自己的事。”7月3日,潮南区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干部动员大会,潮南区委书记张学龙的讲话掷地有声。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回顾潮南区上半年的工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一大亮点。2021年以来,潮南区按照市委十一届十六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汕头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的意见》,围绕新时代潮南发展的新定位新目标新任务,高质量建设粤东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支点,继续坚持新发展理念,狠抓交通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构建“内联外通”大交通格局。

  炎炎夏日,呈东西走向、串联潮南区6个镇的陈沙大道改建工程PPP项目工地机械声轰鸣,施工场面热火朝天。陈沙大道原名陈沙公路,自2009年建成通车以来,这条公路承接了潮南区连接沈海高速、揭惠高速、国道G324和高铁站等国家干线公路及交通枢纽的车流,是潮南区交通主动脉之一。但随着车流日益增长,双向四车道已经很难适应交通运输需求和经济发展需要。

  2017年,潮南区委四届二次全会提出了“南拓北优”发展战略,作为“双创”走廊重要基础设施的陈沙大道改建工程PPP项目于2018年12月启动改建。当前,潮南区正根据汕头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全力加快该项目建设。截至6月,该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0850万元,占总投资约88.2%。

  除了陈沙大道改建工程PPP项目,还有省道235司神公路司英路段路面改造工程、省道235司神公路司英路段新建通讯管道及路灯工程,潮南区峡新公路二期工程,潮南区峡安路(Y298峡后线)峡山至港头路段路面改造工程、潮南区峡溪路(Y299峡胪线)峡山至胪岗路段路面改造工程,S235线潮南陈店浮草至沟湖路段路面改造工程,S235线司神线司马浦至两英龙岭路段改线工程(新司英路段)等项目也在火热建设中,跑出了潮南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度”。

  关键词10

  全域旅游

  南澳县:加快旅游产业协同开发

  “要坚持创新发展,高质量推动产业融合,高标准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突出文旅体产业融合发展,倒排工期加速亚青会比赛场馆建设,高水平承办好亚青会南澳赛事,形成共建共享的‘大旅游’格局,推动旅游产业协同开发,加快智慧旅游平台建设。”南澳县委书记柯茂表示,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扎实办好南澳自己的事。 作为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也是目前全国14个海岛县(区)中唯一的全岛域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7年以来,南澳以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抓手,全面盘活旅游资源,不断丰富旅游内涵,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上的绿色生态发展高地,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的滨海高质量旅游发展之路。 今年“五一”期间,不少市民游客发现,位于汕头南澳县后宅镇的前江湾,水上摩托艇、水上飞人、动力冲浪板、帆船等一些风靡全球的亲海娱乐项目接连亮相。以往仅限于沙滩戏耍的游客,如今可以在专业人士的指导陪同下与大海进行“亲密接触”。 原来,这是“五一”期间佳兆业航运集团旗下品牌“蓝骑士水运动”南澳项目——南澳岛首条海上观光航线和首个滨海沙滩休闲及海上运动项目。据悉,2020年9月,佳兆业航运集团与汕头南澳县政府签订了海上旅游产业的合作协议,全面参与汕头南澳岛全域旅游的发展建设。 在外界看来,南澳县此次携手佳兆业航运集团参与全域旅游,开启了一片新天地。这一新变化的背后,展现了当地近年来对全域旅游的精心谋划。 “这是南澳县高效利用海岛旅游资源,着力提升南澳旅游吸引力、丰富游客旅游体验的创新举措,象征着南澳开启水上旅游发展新篇章。”南澳县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这为南澳打造旅游新品牌新名片、推动“旅游+”产业融合迈上新台阶,为南澳县构建共建共享的“大旅游”格局注入全新的活力。

  南方日报记者 蔡沚彦 杨可 余丹 杨立轩 黄嘉锋 张伟炜

编辑:潘沈思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