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广州科学城拟打造中国“智造中心”

2020-12-02 08:07 来源:南方日报

  12月1日,广州黄埔区政府公布了《广州科学城提升规划深化设计》(下称《深化设计》)。

  根据官网公布的规划图显示,科学城规划范围总面积约145公里,含原科学城、云埔工业区、东区、永和开发区、长岭居和广石化等地区。其中提到,科学城将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智造中心”,并形成“一环、三心、双轴、多片区的总体结构”。

  经过多年发展,科学城已迈入产城融合的科学发展期,但发展空间逐步饱和。为实现“五年大变化”,此次新发布的《深化设计》蕴藏着怎样的设计逻辑?广州科学城将如何扩容、布局?又如何克服“成长的烦恼”?

  形成“一环、三心、双轴、多片区”结构

  在此次公布的《深化设计》中提到,广州科学城将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智造中心”,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主引擎,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民营及中小企业发展活力区,高水平对外开放合作示范区。

  而其建设路径可以从规划结构中窥得一二。

  《深化设计》中提出,科学城将沿总部经济带,串联政文综合服务中心、综合服务中心、产业服务中心、形成多核驱动的发展强轴,为黄埔创新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其将结合重要交通廊道,串联多组团发展,形成“一环、三心、双轴、多片区的总体结构”。

  其中,“一环”指的是总部经济发展环,“三心”指的是政文综合服务中心、综合服务中心、产业服务中心,而“双轴”则指的是2条发展次轴。在科学城,最终将形成10个多元发展片区。

  在产业规划方面,科学城的产业定位为:“全球智能智造基地”和“中国智造品牌中心”。根据《深化设计》,科学城未来将成为领航全球的IAB产业基地,国家先进制造示范产业基地,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示范区。

  具体而言,依据现状产业基础和行政边界,结合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科学城将规划为五大产业组团,包括科学城中心研发办公组团、萝岗政文中心研发办公组团、大沙研发办公和智能制造组团、永和智能制造组团以及云埔东区智能制造组团。

  在其发展愿景中,除了国际创享智造谷之外,科学城还将打造湾区生态智慧城。

  交通规划方面,科学城将构建“五横六纵”高快速路网结构,提升联系效率。科学城将加快推进机场第二高速建设,落实开放大道快速路升级方案、落实开创大道南段快速路升级方案。加强规划区城市道路与高快速路的衔接,实现与湾区节点城市和交通枢纽1小时互达。

  在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方面,科学城将搭建一个“提质增新”的配置体系,打造6个“集聚高效”的服务核心,划分32个活力单元的“创享单元”,构建活力创新、开放共享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补足公共服务配套短板

  广州科学城提升规划并非朝夕之功,其先后经历了多次“生长”,面积由最早的3.7平方公里,扩容至最新提出的约145平方公里。

  广州科学城的建设史,最早可追溯至1992年。广州市计委1992年编制《广州东南部地区发展规划大纲》中,选定天河区的玉树村附近3.7平方公里,作为科学城起步区开发用地,当时称为“广州通讯产业基地”。

  1998年12月28日广州科学城奠基,2001年正式启动建设。2018年底,该区提出重点谋划推动科学城扩容到100平方公里左右,打造一个活力迸发科学城,五年内实现大变化。

  过去22年间,科学城经济实现飞跃式发展,成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产值贡献最大、增长动力最强、高端要素最为密集的区域。

  科学城在设立之初,人口仅有5500人,主要为当地村民,建设用地也仅有220公顷,开发强度不到10%。如今,科学城片区常住人口已将近10万人,户籍人口约2万人。

  早在2007年,微软、英特尔、IBM这三大世界IT巨头就齐齐落户广州科学城。从那时开始,广州科学城就成为世界500强企业争夺的“宠儿”。到2019年,科学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约2700亿元,同比增长8.4%。

  但随着人口的集聚和产业发展的日新月异,科学城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不足也逐步暴露。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的《科学城规划建设总结报告》提到,由于用地资源紧张和人口规模不足,科学城产城融合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有大量低效用地,产业用地整体亟待扩容提质,同时产业链尚不完善,产业关联性不强;居住空间围绕产业空间呈分散式布局,基础设施配套短板明显。

  “科学城生态本体是很好的,但是它也有欠缺的地方,比如配套不够完善,所以我们要补齐配套上的短板。”广州开发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林敏说,广州科学城在规划设计上首先保障公用设施用地,补足公共服务配套的短板,其次对一些污染严重的产业进行逐步淘汰,腾笼换鸟。

  “深化设计为广州科学城的长远发展提供了一个系统的发展框架,针对产业、生态、交通、公共服务配套等多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并与实施项目相结合,能够较好指导规划理念的落地。”为广州科学城提升规划深化设计成果进行评审的一位专家这样说道。

  科创新城呼之欲出

  就在11月27日,广州开发区管委会与德国海茵建筑设计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将根据城市高品质建设要求,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在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领域开展全方位、多领域合作,共同推进黄埔区、广州开发区高标准、高水平城市建设发展,助推“科学城五年大变化”。

  德国海茵建筑设计公司迄今在全球已完成300多个大型项目,涵盖了总体规划、研究及创新基地、超高层、企业总部、高等教育及医疗科研等众多领域。

  德国海茵建筑事务所董事合伙人、海茵中国主持建筑师孙伟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发展的战略重点,其中科学城是广州最具发展潜力的板块之一。作为设计方,德国海茵希望以自身的专业能力满足科学城未来发展所需。

  德国海茵在国际设计领域具有领先地位,尤其是在建设科技创新中心领域非常出色。据介绍,德国海茵吸取了德国工业4.0的建设经验,有助于科学城实现打造中国“智造中心”的目标。

  从广州开发区选择与德国海茵等国际知名设计公司合作不难看出,作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核心创新平台,在科创赛道上,广州科学城正打下坚实的基石。

  如今,科学城已由产业集聚的起步发展期,迈入产城融合的科学发展期。在林敏看来,科学城提升规划深化设计,一方面是希望能够吸引且留住高端人才,另一方面则是希望为新兴产业发展腾出空间。

  如今,已有很多高端人才在科学城扎根。林敏说,在这些高端人才眼中,没有“钢铁森林”的科学城很像硅谷。让科学城保留住这样的发展底色,让高端人才在科学城得到更好的发展至关重要。

  “科学城要发展,首先要留得住人才,他要喜欢这个环境才能留得下。”林敏认为,科学城提升规划,引进了新加坡等国家的设计理念,以期创造出一个优美的环境空间,激发研发人员的灵感,让高手和高手过招,在合作和碰撞中激发新的创意。

  如今,广州吹响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的发展号角。科学城也已集聚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根据规划,科学城将培育壮大世界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中国智造”标杆产业。从黄埔区公布的相关图片来看,科学城的一环、双轴将串联起三心,并连接起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的第二中心商务区。

  “产业转型的升级,必然带来了物质空间物质载体的一个变化。以前制造业是粗放式发展,现在慢慢就要向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方向转变。”林敏说,对照着产业的转型升级,广州科学城的建设是按照“631”的布局来进行的,所谓“631”,即60%是产业空间,30%是配套的居住,10%是配套商业。

  “预计明年底或者后年初,我们就要启动一个土地的出让,按照新规划来对新城区进行建设。我们整体的目标就是扩容、提质、增效。”林敏希望,未来的广州科学城能在国际科创版图中有一席之地。

  不难看出,广州向东,一座科创新城正呼之欲出。

  南方日报记者 吴雨伦

编辑:潘沈思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