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潮州饶平顶厝村:一片茶叶托起致富梦

2020-05-11 09:57 来源:南方网 郑淼鑫 达海军 苏仕日

  春夏交替,春茶采摘迎来“第二春”。清晨,迎着第一缕阳光,潮州市饶平县新塘镇顶厝村村民林志强又带着家人开始了新一批茶叶加工,这些茶叶刚收不久,经过晾晒之后已到了炒制环节。

  他娴熟地把茶叶放入炒茶机、揉捻机等机器,时不时暂停机器,仔细闻味道判断火候。

  “这些茶叶是我未来的希望,当然要认真对待每一片茶叶。”林志强边说边把掉落的叶子捡起来,轻轻拂去灰尘。仅帮人代加工茶叶,每天大概能为他带来400元收入。

  4年前,贫困潦倒的他觉得生活无望。彼时,顶厝村包括林志强在内共有贫困户52户,贫困人口126人。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种植茶叶、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但由于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土地分散,农业发展难以形成连片规模效应。加上资金缺乏,发展一直停滞不前。

  2016年,中山市东凤镇驻村工作队开始驻村帮扶,通过前期大量的走访与摸索,因户施策,发展了如生态园、大棚青菜、黑山羊养殖等扶贫项目。同时,鼓励贫困户从卖茶青转变为茶叶加工,“输血”和“造血”双管齐下,实现自主脱贫。2019年,全村贫困户均已达到脱贫标准。

  安居▷

  破除发展“牵绊”,贫困户重燃“希望之火”

  “以前想都不敢想有这样的生活。”回想起以前的困难,49岁的林志强十分感慨,一家5口挤在30多平方米的危房老屋,每到台风天,他就必须上屋顶加固。全家就靠他外出打散工维持生计,3个孩子的学费全靠借,甚至连逢年过节他也需要找人借钱度日。

  养父年老需要赡养、孩子不明白为什么别人有的我没有、妻子一度想要离家出走……生活的重担死死地压在林志强身上。“账上年年都是负数,连生活都过不下去了怎么谈发展。”林志强想要发展,奈何资金短缺,还背了一身债务。

  贫困户林子豪也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哥哥身体残疾,弟弟患有精神病。父母去世后,20多年来,他独自承担起了整个家。为了照顾手足,今年56岁的林子豪至今未成家,平时靠打散工和种植农作物维持生计。他也曾想脱离家庭,外出拼搏一番事业,“没办法,手足之情放不下”。年轻的激情也随着20多年的“柴米油盐”逐渐褪去。

  扶贫工作队的到来彻底改变了林志强和林子豪的人生轨迹。

  针对林志强的情况,村干部和工作队优先解决他子女的读书问题,为其“减负”。通过教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相关政策,解决林志强3个儿子上学之难。林子豪则帮他哥哥争取了公益岗位,也为弟弟争取到精神病药品免费发放,每个月为他减少了几百元药物支出,切实减轻了他的负担。

  与此同时,林志强和林子豪被纳入危房改造任务之列的对象户。2017年,他们终于实现住新房的梦想。“老房子墙上裂了几处大口子,孩子又小,睡觉的时候总怕塌了。现在住新房子,睡觉踏实多了。”林志强坦言,解决了孩子上学和住房问题,就是对他实实在在的帮扶。

  “不管在哪、在干什么,雨一来就只想尽快赶回来补好屋顶。”林子豪说,因为年久失修瓦片松动,每次老鼠藏在瓦片下,猫轻易就把瓦片掀翻了。“如果不是危房改造,我怕是永远也不可能重新修建房子。如今在外遇到雨天再也不用担心了。”

  从“安居”到“乐业”。林志强和林子豪原本褪去的发展激情被重新点燃。

  乐业▷

  帮扶“送资送技”,制茶“小白”变成业内能手

  打工的时候,林志强就对种植茶树和茶叶加工比较感兴趣。如今孩子学费、住房问题解决了,他终于能安心谋发展。2017年,在工作队和村干部的鼓励和支持下,林志强将几分地茶园扩张到4亩。“工作队还免费发放了有机肥,一年下来我省下了近8000元支出。”

  “要致富还得靠自己。”有了自己的茶园,林志强并未止步,他一方面补种茶树,一方面四处学习种茶、制茶技术。他认为单靠卖茶青,价格低廉,产品附加值低。他更想自己做加工,但由于资金限制,购买制茶器械对他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2018年,工作队和村干部给他带来好消息,可以申请扶贫小额贴息贷款。在帮扶之下他拿到了3万元,购买炒茶机、揉捻机等制茶器械。

  光有设备还不行,林志强发现制茶这门学问很深。“炒茶的时候温度高一点、低一点做出来的成品茶质量完全不同,烘焙的时候茶叶铺疏了影响效率、铺密了茶汤会太浓。”刚开始,林志强并不顺利,未能达到预想效果,其间他还加工坏了一些茶,辛苦采摘下来的茶叶废了,卖不起价。

  为了让贫困户更好地掌握制茶技艺,工作队和村干部整合资源,组织贫困户上凤凰山,学习大企业的制茶技术。此外,还邀请潮州市茶农协会的专家们送技下乡,上门传授制茶经验。

  “两年来我去培训了两次,也得到不少专家的指点,如今做出来的茶质量比以前好,价格也比以前高,日子越过越好。”2年潜心钻研,林志强这个制茶“小白”已经成长为一位业内能手,村里也常有村民向他讨教制茶心得。如今,他对自己的制茶技艺越来越有信心,对脱贫致富也越来越有底气。

  村里很多贫困户受他启发,在工作队和村干部的引导下,纷纷走上了自主脱贫的道路。林子豪也是其中一位,两年的时间里他种植了5亩多茶园。“以前都是看市场行情种植,茶叶好卖就把橄榄砍了种茶树,橄榄价格高就砍了茶树种橄榄。”林子豪说,自己也想做茶叶加工。

  转型▷

  引进新业态,贫困户当合伙人

  疫情突如其来,采茶工短缺,顶厝村不少茶农特别是贫困户急得发愁,部分贫困户也因停工停产,工作没了着落。

  正当林志强他们为此事发愁时,顶厝村党总支部和驻村工作队迅速组织党员干部和志愿者,到茶园帮忙采茶,解决茶农和贫困户所急所需。同时,还促成贫困户与茶叶种植大户签订了用工协议。

  “不仅解了燃眉之急,还省下了原来准备雇佣采茶工的四五千元。”林志强黝黑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茶产业是顶厝村的支柱产业,做大做强茶产业才是脱贫根本。”中山东凤镇驻村第一书记、队长吴志鹏说,接下来计划打造本村茶叶加工厂,由专业合作社牵头,为茶农和贫困户保底收购茶青,确保茶青销路与价格稳定。同时,还将和中国邮政合作搭建邮乐购线上销售平台,平台上线后,村里的茶叶和农产品可通过该平台进行销售,增强消费扶贫力度。

  吴志鹏介绍说,目前,茶叶加工厂和邮乐购线上销售平台已经选址建成,并购买了一批专业茶叶加工器械。两个项目正在抓紧推进中,近期将同步揭牌。

  除种茶、制茶,林志强还成了村里不少“新兴产业”的合伙人。食来运转生态园、黑山羊养殖、大棚蔬菜种植等扶贫项目让贫困户们和村集体有更多的收益和希望。

  其中,食来运转生态园项目投入资金120万元,是保本及固定收益项目。资金由省“631”资金90万元以及新塘镇自筹资金30万元组成,项目每年平均可为顶厝村92名贫困户人年均增收782.61元,村集体增收2.4万元,持续10年。仅食来运转生态园项目,林志强一家五口每年能从中分红约3913元。

  在制定项目帮扶时,顶厝村便与生态园达成协议,生态园方面需安置工作岗位,优先安排贫困户劳动力就业。

  “到顶厝村旅游,可以提供一天半的丰富行程,游客可以亲近自然,体验采茶和品茶,感受茶农的生活情趣。生态园用餐的食材都是附近种植跟养殖的。”顶厝村党支部书记林卫民推广着乡村的卖点。他说,生态园以自然环境为基础,可持续推进“茶叶+旅游”发展模式,盘活农业资源,使乡村产业释放活力。

  采访当天,趁着林卫民在,林志强叫了小儿子出来,希望林卫民帮他教育下孩子。当着众人的面对小儿子说:“好好读书,爸爸会准备10万元供你上大学。”

  “等资金多点,我要再添置制茶机器,把茶叶加工再做大一点。”林志强对未来充满信心。

  攻坚亮点▼

  顶厝村依托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和绿色产业,在产业帮扶上下足功夫,积极打造“茶叶+旅游”发展模式,打造了生态园、大棚青菜、黑山羊养殖三大脱贫项目,盘活农业资源,使乡村产业释放出新的活力。同时,整合资源“送资送技”,鼓励帮助贫困户从单纯卖茶青向茶叶加工转型,实现自主脱贫。“输血”和“造血”齐头并进,激发顶厝村脱贫内生动力。

  数看顶厝村▼

  ●现有贫困户48户119人。截至目前,建档立卡户实现达标脱贫48户119人,相对贫困人口、相对贫困村各项指标均达到退出标准,实现贫困村出列、贫困户100%退出;村集体经济收入8.2206万元。

  ●2019年,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7992元,建档立卡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3602元,贫困户人均收入大幅提高。

  ●2016—2019年,严格执行扶贫资金管理规定,“631”资金到位121.2万元,使用121.2万元;自筹资金到位210万元,使用136.38万元。

  ●2016—2019年完成危房改造任务39户,“三保障”政策落实率均为100%。

  ●2019年,养殖黑山羊和种植大棚蔬菜两大项目平均可为28户有劳力(含半劳力)贫困户户均增收714.28元,村集体增收2万元;食来运转生态园项目为92名贫困户人年均增收782.61元,村集体增收2.4万元。

  来源:南方+

编辑:潘沈思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