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专访罗兰贝格咨询公司日本执行合伙人长岛聪:产业自发集聚 东京湾区中小企业正展现出惊人活力

2019-12-19 17:14 来源:南方网

  东京湾汇聚了各种各样的信息,这里有很多不同的人和创业企业、大型企业以及传统中小企业,这里最适合于诞生新鲜事物。所以,大家才越来越多地聚集在东京,这是自发、自愿的。(政府)对东京的支持其实是没有的,相反,对其他地方的支持要更多。

  创新已经是日本的一张名片。据科睿唯安《德温特2018-2019年度全球百强创新机构》报告,日本入选企业达39家,数量雄踞榜首。在基础研究方面,在2000年之后,仅计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已有17位日籍诺奖得主,此外还有2位在日本完成高等教育的日裔学者获奖。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从1996年到2017年,日本科研投入占总GDP的比重由2.69%提升至3.21%,高于同期中国、美国、德国等其他主要经济体。日本总务省的数据显示,日本2017财年(2017年4月-2018年3月)科研费占GDP比重为3.48%,总额达19万亿日元,刷新了历史纪录。

  日本的创新能力被认为更多由企业驱动。根据日本总务省数据,日本企业2017年的研究投入达到13.8万亿日元,占总额七成以上。前述“创新百强”榜单中,富士通、日立、本田和索尼等一批有代表性的企业巨头悉数入选。

  “巨头”光环之下还有着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据日本中小企业厅2018年的数据,日本总企业数量为359万家,其中358万家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七成以上的就业。这些未能出现在榜单上的中小企业在日本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同样值得探究。

  另一方面,仅占日本国土面积3.5%却贡献了三分之一GDP的东京湾区,同样也扮演着日本创新聚集地的角色。“创新百强”中的39家日本企业中,位于东京、横滨的分别为25家和1家——这也意味着日本超过66%的最具创新能力的企业总部位于东京湾区。

  针对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的生存环境,以及大型企业如何通过创新保持竞争力等问题,罗兰贝格咨询公司日本执行合伙人长岛聪(Satoshi Nagashima)近日在东京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专访。

  中小企业展现惊人活力《21世纪》:东京湾区的创新更多受哪类企业驱动?

  长岛聪:两者皆有。包括制造业、服务业等各个行业,有很多大企业在创新上做得不错,但这并非全部。还有一些涵盖数字、人工智能、机器人和VR等不同领域的初创公司,数量在不断增加,经营状况也很不错。这也使越来越多地区成为创业热门地。东京的港区、涩谷区、品川区和新宿区,正在出现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发展令人瞩目。

  《21世纪》:目前东京湾区的创业环境如何?

  长岛聪: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首先是筹集资金变得越来越容易了。政府主导或支持的扶持创业公司发展的组织就有很多,也有一些面向初创企业的补助金。例如,由日本经济产业省联合一批机构推出的创业扶持计划“J-Startup”,如果得到该计划的推荐,初创企业就更容易融资。此外,也有一些支援组织专门对准从事工艺制造的小规模的“街区工厂”,还有一些致力于帮助一些拥有不为人知的技术的中小企业走向世界。

  从民间来看,也有一些创业公司会再去支持其他创业公司发展,有一些大型企业则会采取CVC的形式进行投资。此外,小的初创公司也可以通过参加很多比赛来拿到所需的资金。还有大家都熟知的WeWork等共享办公平台,已经从单纯出租办公区转化为连接人与人的重要网络。

  总之,现在大环境还是很适合创业的。比起五年前,中小型企业正在展现出惊人的活力。不过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小型企业仍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状况。

  《21世纪》:后继无人?

  长岛聪:这还是要说到老龄化。一方面,日本社会老龄人口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从事工艺制造的中小企业很难“赚大钱”。一些企业进行了改革以扩大收益,但却难以决定企业的继承者,而那些没有改革的企业又苦于收益太低。这些中小企业可能只有5个人,多也不会超过20人,但他们数量众多。他们中的很多拥有令人赞叹的技术,其存在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在支撑着制造业大中型企业的发展。

  只要中小企业能赚钱就一定能吸引年轻人《21世纪》:他们能否成为M&A的对象?

  长岛聪:被大型企业收购是比较难的。最近慢慢开始出现的例子是,在同样的小型公司之间进行并购。不只是政府,已经有更多的创业公司开始参与解决“继承问题”。但我们的中小企业数量真的太多了,这个问题不能在一两年内完全解决。

  《21世纪》:目前有哪些行动?

  长岛聪:以罗兰贝格为例,为扶持中小企业我们开展了许多活动。很多中小企业工作者是很封闭的,常常只与固定客户沟通。我们尝试将这些企业连接起来,并介绍新的客户、提供新的刺激。例如YUKI Holdings,这家金属加工公司已成为将另外11家公司收入旗下的企业群。这些公司各有所长,都是为了“后继有人”而加入YUKI。它已成为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现任日本天皇还是皇太子的时候就曾访问过这家公司。这样的工作我们已经进行了数年,但现有的努力还是远远不够,我们需要十倍甚至百倍的投入。

  另外的变化是,有越来越多的人觉得工艺制造是很有意思的,帮助这些公司的企业变多了,也有更多的年轻人觉得日本在工艺制造上的优势应该被继承下去。

  《21世纪》:有什么针对年轻人的计划?

  长岛聪:直接以年轻人为对象的项目并不多,但是帮助中小企业焕发活力的项目却有很多,有一个叫做“中小企业厅”的机关就是专门为此而设立的。只要中小企业能够赚钱,就一定能吸引年轻人回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这些企业赚钱。

  《21世纪》:日本制造业是否不再那么重视B to C?

  长岛聪:我觉得不是。虽然我们现在慢慢减少了一些之前家电产品的制造,但我们依然在不断开发和设计,也一直有新产品诞生。只是有一些竞争低成本的产品我们确实渐渐不再生产了。不过最近,有很多人工费用较低的国家的成本也在上升,出于成本考虑,日本国内也开始出现“工厂重现”的现象,尽管现在还比较少,但已有这个趋势。

  《21世纪》:高校研究成果的转化呢?

  长岛聪:比起美国和德国,日本其实在这方面并不是特别成功。虽然各个大学研究出了很多新的技术,但他们对于商业的敏感度很低。研究人员一般专心研究,很少对商业有兴趣,没有积极将技术转化为商业活动。

  不过,最近很多人开始注意到这些由大学研究出的新技术。例如,Beyond Next Ventures、astamuse就和罗兰贝格合作,希望帮助这些新技术取得专利并尝试商业化,或是向其他将这些技术商业化的初创公司提供支持。不仅是我们,也还有很多其他的组织在做这个事情。可以说,今后会有更多技术转化为商业成果,并且过程会非常迅速。

  产业仍在向东京湾区集中《21世纪》:如何看待目前东京湾区企业聚集的情况?

  长岛聪:我觉得在东京成立或是发展的公司正在增加,一些以其他地方为主体的公司也开始在东京设立事务所。很多企业意识到,在东京的布局对于加强与其他公司、初创企业等其他组织的联络是非常有优势的。也有总部在其他地方、但在东京设立分公司的企业。他们通过分公司进行信息收集等工作,或是为了开展人工智能等新业务设置据点,这也是东京目前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

  这会让我们担心,其他地方的一些企业会不会失去活力;但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一些创业公司特意在地方设置据点,以地区为商业活动对象、增强地区活力。虽然现在看似是在朝着东京一极集中的方向发展,但也还有很多其他的动向值得关注。

  《21世纪》:能否具体举例?

  长岛聪:首先像能源、汽车等产业,在东京只有总公司,工厂等都在别处,只有新的项目策划等会在东京进行。东京的功能在今后会有所扩大,但绝不会发生工厂转移到东京地区的状况。可能的情况就是,利用好现有的工厂,将东京当作开展新业务的中心。

  《21世纪》:东京湾目前主要有哪些制造业?

  长岛聪:提到“东京”和“东京湾”这些概念,对日本当地居民来说,能想到的只有办公地或者台场,他们会把东京的人工岛称为海湾区域。但其实东京湾是个很大的区域,千叶、神奈川、静冈都可以算进去。千叶的湾区也有能源、钢铁、石油化学的工厂,这些工厂会继续存在,也不太会出现之后慢慢消失的情况。

  汽车工业在这个区域比较少,海湾主要用来停泊船只、进口原材料,所以这里更多的是钢铁、石油或化学工业。汽车零件的话内陆地区也可以生产,湾区内稍微离海远一些的地方土地价格相对来说也不太高,比起地方差别不大。所以,这个区域的制造业还是很繁荣的。

  《21世纪》:工厂会留在东京湾的原因是什么?

  长岛聪:搬走的话首先需要钱,另外就是搬走之后若想要继续原来的生产,唯一的办法就是将现有的东西全部整合起来,再建立一个大规模的工厂。但是刚刚说到的石油、钢铁、化学等工厂的寿命不是10年,而是30年、50年,甚至100年,本身从经济角度来说搬走就很不合理。不过随着他们的发展,可能会将现在的大量生产模式转化为生产附加价值更高、功能更好的材料,目前这种工厂内部的改变已经在慢慢发生。

  《21世纪》:30年、50年之后呢?

  长岛聪:这个变化是一点一点进行的。工厂建立的前提就是能够长时间使用,其间可以更新一些比较旧的机器或是换新的机器,做一些新的产品。如果要生产更多的产品,(搬迁)还有些意义,但是就拿现在的石油化学来说,由于电动汽车的出现和燃料使用效率的提升,其产品需求量在减少,而且日本人口本身也在减少,也就没有去生产更多产品的动力。总的来说就是,没有要“搬家”的理由,能够维持现状、保持利润还是最好的。

  需求正在减少,这种时候我们会从效率最低的工厂开始停止生产,顺应时代,将以前生产低附加价值产品的机器换成生产高附加价值的机器,这样产品才能卖到更多地方、卖出更高价格。每年都维持这样的平衡,在三五十年内,工厂的形态是会逐渐发生变化的。

  政府“放任不管” 《21世纪》:应用AI、IoT等技术的“智能制造”前景如何?

  长岛聪:现在已经有了很多新的尝试。但人工智能现在的发展程度还不能做到大量替代人工,它还在发展的过程中。当然有一部分工作已经可以替代,还有就是实现一些人类无法实现的工作,例如24小时不间断地、分别对每台机器状态进行监控。我们已经开始利用人工智能去做一些改善。

  《21世纪》:日本政府会如何引导东京湾区的发展?

  长岛聪:东京湾汇聚了各种各样的信息,这里有很多不同的人和创业企业、大型企业以及传统中小企业,这里最适合于诞生新鲜事物。所以,大家才越来越多地聚集在东京,这是自发、自愿的。(政府)对东京的支持其实是没有的,相反,对其他地方的支持要更多。使其更加具有活力;而东京只要“放任不管”也会自己发展壮大。因此,政府制定了各种形式的地方拨款,根据每个地方的特征分别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

  

编辑:潘沈思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